读《论语》首章,其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乍一看似乎在讲三件不同的事。既然是讲三件事,那孔子为何要将它们放在一起说呢?萧民元在《论语辨惑》中提到:“通常的解释为,学了之后时常去温习,难道不是很令人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难道不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感到恼怒,难道不是很有君子风范吗?”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妥。《论语》有二十章,每章的主题不太明显,然而每个小节的话是连贯的。按照上述解释,“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变成了三个独立的主题,缺乏一贯性,这显然存在一些问题。萧先生认为这三句话“不是在说独立的三件事”,他的观点很有道理。
孔子的这三句话,实际上为治学设定了三种不同的境界。这三句话就代表着治学的三种境界。那些有志于学习的人,无一不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的。然而,长久以来在讲解《论语》时,从未有过这样的讲解方式。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意味着能够体会到辛勤学习、温故知新所带来的快乐。学习本身并非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愉快的事情。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提到:“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并将其付诸实践,倘若有益于他人、社会以及自身,那么就会内心愉悦,这是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之乐。”一个人修养若达到这种境界,便能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倘若达不到这种境界,学习就会成为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故而,这是最基础的境界。倘若进入不了这种境界,所谓的学习也就无从说起。李泽厚还说:“《论语》的首章首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反复提及,“发愤时会忘记吃饭,快乐时会忘记忧愁,甚至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就是这样罢了”;“吃着粗粮喝着冷水,弯曲胳膊当作枕头,快乐也在这其中呢”。这种精神不单是儒家的教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然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或者潜意识,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或者民族性格。也就是说,孔子所说的治学的第一境界,历经数千年已经被中国人普遍接纳,成为治学者的一种共同认知。
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意味着能够体会到朋友之间切磋批评所带来的快乐。过去很多人仅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将这句话当作热情好客的口头禅,然而他们只是看到了其表面现象。“朋”的原本意思,是那些以劝善规过为首要之事的人。方苞在《与翁止园书》中说:“我又听闻古人有朋友,他们在患难时相互救助,在显达时相互招引,这些都是次要的事务。考察其原本的意义,大概是以劝善规过为首要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会对其善的行为加以赞赏,对其过错进行匡正,在其遭遇祸患时予以救助,当他有失误时促使其改正(《左传》襄公十四年)。这既表明孔子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体现出孔子对知己的强烈渴求以及对批评的热切渴望。孔子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究竟从哪里而来呢?在我看来,不但源自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更多的是源自他尊重他人的批评,具备“过而能改”的人格魅力。他倡导“朋友切切、偲偲”;还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柔顺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由此可见他期盼诤友,乐于接受批评。能否真心接纳批评,特别是在自身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能否依然真心接纳批评,这便成为治学的第二个境界。倘若这一步无法跨越,治学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第三境界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意味着能够体会到只专注于耕耘而不计较收获的快乐。对于“人不知”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名誉、地位、利益和实惠的问题。真正要成为一个大学问家,绝对不会整日琢磨着如何出名、谋取利益、升官发财,也不会时刻想着通过何种途径去讨好他人以获得欢心,更不会因为一时一刻看不到“粉丝”的追捧就唉声叹气、觉得寂寞难耐。学问若成为名缰利锁,成为飞黄腾达的敲门砖,这既是对治学的不尊重,也是治学者自身的耻辱。孔子曾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忧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忧没有职位,担忧的是用以立足的本领;不担忧没人了解自己,要追求能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本事。”所以说,“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才是治学的最高境界。傅聪曾提及“人不知而不愠”,并坦诚地表示:“这个阶段着实难以做到,有人称,第三点自己绝对做不到。而我呢,比他们做到的要多一些,要说真的完全做到,我认为也是做不到的。”(《深圳特区报》2005 年 2 月 6 日)。傅聪所言乃是老实话,也是数千年来知识界的真实状况。有人在讨论今天为何很难出现“大师”级的人物,其中过不去第三境界这一关,可能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