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圈,一直有个难题盘旋在大家头上,
“该用脚跟着地还是前脚掌着地?”
“为什么别人跑步看起来不费劲?”
诚然,
这难度丝毫不亚于吃鸡蛋先敲大头还是小头,
今天,为大家破解跑圈难题——着地方式!
全脚掌着地是目前跑者公认的一种着地方式。
脚跟着地
90%的大众跑者最常采用的着地方式是脚跟着地。这种脚跟着地的方式通常是脚跟的外侧先着地,接着逐渐向内翻转,使得足弓能够触及地面。
想想你的跑鞋是不是脚跟外侧磨损更厉害呢?
前脚掌着地
也叫踮脚跑,在跑步时脚跟始终不落地,短跑运动员通常是前脚掌着地。
这种着地方式与羚羊、斑马等趾行动物的着地方式很相似。大致的情况是,先以一个点着地,然后迅速起跑。这样做可以节省着地时间,从而能够爆发高速度且速度较快。
全脚掌着地
是指脚掌前缘靠外侧先着地快速过渡到脚跟,也称为中足着地。
这种着地方式更接近猫狗等动物,这些动物的脚趾有肉垫。它们借助肉垫来减少冲击力,既能保证速度,又能让身体处于平衡状态。
没有绝对正确的着地方式,只有适合自己跑步风格的着地方式。
着地方式对跑者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跑步速度方面。尤其重要的是,倘若跑者选取了不适合自身的着地方式,那么就有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
我们可以将地面视为弹簧。脚着地时,身体的重量会使弹簧被下压。压到底部之后,弹簧会把等量的反作用力反弹给我们的身体。
着地方式不同,身体反弹冲击力就不同,对跑者造成的身体损伤自然也不同。
脚跟着地会受到双重冲击力
脚后跟接触地面的那一瞬间,地面会给脚和小腿直接施加反作用力冲击。脚掌完全落下之后,脚掌和小腿因为要支撑身体重量,所以会再次受到反作用冲击力。
长期以脚跟着地的方式跑步,会使膝盖承受的缓冲力加重,也会让髋关节承受的缓冲力加重,还会使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加重。这样可能会引发骨膜炎,也可能会导致腿部关节出现伤病。
相对来说,脚跟着地这种方式更适合那些对跑步技巧要求不高的大众跑者,也适合平时跑步频次较低的慢跑爱好者。
前脚掌着地只需承担一次冲击力
当前脚掌着地时,地面反弹的冲击力会先被前脚掌缓冲。接着,冲击力会再传递给小腿。同时,足弓的弹性能够减少脚着地时所受到的冲击力。
前脚掌着地对小腿肌肉群、脚踝、足弓等部位有较高要求。如果没有进行专门训练,就很容易导致受伤。这同时也说明了这一点。
前脚掌着地的突出优点之一是爆发力较强。前脚掌着地的突出优点之二是速度较快。对于追求速度的短跑爱好者来说,前脚掌着地是很不错的选择。对于追求速度的中距离跑爱好者来说,前脚掌着地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全脚掌着地跑者所受冲击力最小
采用全脚掌着地这种方式时,小腿所受到的冲击力只有一次。并且,这种冲击力会通过足弓、跟腱着地来完成缓冲,并非是直接就进行硬碰硬的被动承受冲击。
因为着地后冲击力集中在脚掌,所以需要跑者拥有强有力的脚掌。
这种着地方式有优点,它能兼顾跑步速度,还能帮助减缓冲击力。这种着地方式尤其适合跑步发烧友,也适合长跑爱好者。
脚掌着地方式各不相同。然而,究竟是怎样具体影响跑步速度以及身体所受冲击力的大小呢?这要看接触地面时脚相对于身体重心的位置。
因为采用任何着地方式,只有落地点在身体重心正下方,髋、膝、踝关节才会处于略微弯曲状态,才能有效吸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进而减少垂直冲击速率。
对于跑者来说,只有做到这样,跑步的速度才能够变快,身体承受的损伤会得以减少,身体状态也会更加稳定。
着地方式这么多,
哪种更适合你呢?先使用华为手环 4 来对你的着地方式进行测试吧。
测试出着地方式后,你知道为什么你越跑越累了么?
收好下方表格,试着去调整你的跑步着地方式吧!
今日互动
# 你跑步的时候是用哪部分着地 #
(除了头)
留言区互动
点赞前三名的留言
将获得华为手环4一个
截止时间:2019年12月1日 18:00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