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天下事/正文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培养孩子自律与合作能力的7大关键技能

 2025年04月06日  阅读 28

摘要: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分别为:a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b能够感知到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即“我的贡献是有价值的,大家确实是需要我的。”c感知到自己在生活中所具有的力量或产生的影响,即“我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内省能力强...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分别为:

a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b 能够感知到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即“我的贡献是有价值的,大家确实是需要我的。”

c 感知到自己在生活中所具有的力量或产生的影响,即“我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

内省能力强,能够理解个人的情绪,并且可以利用这种理解来实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e 具备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擅长与他人合作,能够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以及倾听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整体把握能力较强。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时,会以有责任感的态度,具备适应力,保持灵活性,秉持正直的品质。

g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惩罚会带来四个负面效果:其一,产生愤恨,表现为“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其二,引发报复心理,即“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其三,导致反叛,意思是“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其四,造成退缩和偷偷摸摸的行为,也就是“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自卑意味着“我是个坏孩子”。管教源自拉丁文,其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是“受尊敬的领导人”。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需来自内在的自我控制,即要学会自律。而无论是惩罚还是奖赏,都属于外在的控制。有效管教具备 4 个标准: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同时存在?(对孩子予以尊重并给予鼓励)能否让孩子体会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呢?(心灵纽带)是否能长久地发挥作用?(惩罚虽在短期内有效,然而却有着长期的负面效应)能否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与生活技能,培育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擅长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7.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体现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否正确。要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不意味着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只是意味着理解孩子的感受。此时,若告诉孩子你曾有过类似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若真诚且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询问孩子对于避免未来再次出现这类问题有怎样的想法。倘若孩子没有想法,你便可以给出一些建议,直至你们意见一致。人的行为是由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孩子对于自身的看法以及如何行动,是以他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认为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在于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这是在试图告诉我们:他感受不到归属或者自我价值;同时,他对于如何得到归属或自我价值,抱有错误的想法。不良行为包括: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成年人常常会像孩子那样缺乏知识,也常常会像孩子那样缺乏意识,还常常会像孩子那样缺乏技能。并且,成年人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之中。

同龄人的压力对十几岁的孩子非常重要。同龄人认可比大人认可重要。寻求同龄人认可成为他们行为的错误目的之一。孩子们感觉好时能做得更好。要剔除家长意识中的错误概念,即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要先让他们感觉更糟。强迫不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所需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孩子的行为后果。设立日常惯例。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请求孩子的帮助。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非让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执行决定。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会带来的后果,而非强加后果。关注的主旨是明确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焦点在于将错误视为学习机会,要帮人而非伤人,去掉伤害性或不可行建议。当孩子能选择方案而非被他人告知应选什么时,会增进孩子的受尊重感和责任感,培养其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能力。

当你的十几岁孩子晚上回家晚于规定时间,待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通常到了第二天),你让孩子与你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去找到对双方都尊重的解决办法,这被称作 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同时你在教给孩子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也让孩子明白要尊重你的要求。在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内在的、价值极高的生活技能,那就是让孩子明白“冷静期”的价值。当我们内心烦躁且受原始脑控制时,要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艰难的。在开始解决问题之前,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段冷静的时间。让孩子理解并学会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冷静下来,并且能够重新连接上理性大脑时,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积极的暂停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积极的暂停是要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要教给孩子,感觉好起来之后,若问题仍存在,需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进行弥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让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这样最终能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非后果。

把后果强加给孩子,通常会致使孩子产生反叛和戒备心理,而非进行探索式思考。帮助孩子探讨问题,重点在于不再告知孩子们答案,而是开始提出启发式问题,比如询问他们当时想要完成什么,对发生的事情有何种感觉,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件事情发生,从这件事情中学会了什么,以及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你如何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将来呢?当我们在生气时做出反应,那肯定是在“侵蚀”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冲突发生的时刻,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做出不理性的回应。鼓励能为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出“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晓我该如何回应”这样的感知力。鼓励能让孩子掌握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需的生活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有时,只有经过一段冷静期,鼓励才会被令人满意地接纳。当冲突出现时,尤其是当错误目的是为了获取权力或进行报复时,大人和孩子可能会因太过愤怒而无法给予或接受鼓励。相互尊重包含以下这些态度:信任你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保持兴趣;有承担起对问题应负责任的意愿。

23.负面的惩罚会引发反叛。孩子、父母和老师都会感到灰心丧气。大人若采用相互尊重、解决问题、鼓励以及关注解决问题方案的方式,孩子能获得归属感,还能发展出负责任的行为。要着眼于优点而非缺点。若把 85%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认可并鼓励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会很快消失,积极方面会增长到 100%,看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孩子做出不负责任或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要鼓励他对被冒犯人进行弥补。孩子受到鼓励去做出弥补,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逃脱了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伤尊严且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在交给孩子社会责任感。27.花时间去训练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能够达到你的满意。

改善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要记住,你期望他们做的事,不一定是他们认为优先重要的事,只有等到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才可能改变。孩子越能自己照料自己,就越会觉得自己有能力,也越能受到鼓励。我的孩子比我的自我更为重要。在家庭中,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家庭会议可以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感觉,还能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不是去操纵别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家庭会议能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具备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包括倾听方面的技能、进行头脑风暴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要相互尊重,明白在解决问题前首先要冷静下来的意义。要关心他人,相互合作。要在友善的气氛下承担责任。要懂得如何选择对每个人的需要都尊重的解决方案。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要有社会责任感。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家庭会议给家长提供机会。家长可借此避免权力之争。家长能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控制局面。家长可避免事事干预孩子。孩子能学会自律。家长以能让孩子倾听的方式倾听孩子。家长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分担责任。这样能形成一个好的传统。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能为孩子树立榜样。能实践那些希望孩子能掌握的技能。感激的态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定期进行练习以及举办分享会,能够帮助全家人养成感激的心态。可以鼓励他们将想要感激的事情写下来,或者在家庭会议中留出时间,让大家说说各自认为值得感激的事情。

不要期待能达到完美。孩子及家长在学着致谢并且接受致谢的过程中,负面情绪会大幅度减少。从孩提时代开始,你就积累了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一起构成了你的生活态度取向。如今,你的孩子也在形成他们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生活态度取向意味着你在生活中决定以何种方式去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人和孩子在生活以及他们的关系中都能体验到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然而,我们常常会忘记爱和欢乐是生活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并且会发现自己依据恐惧、对孩子的评判、期望、指责、失望和愤怒来行事,之后还会奇怪为何会觉得生活如此痛苦。负面态度无法带来想要的结果,攻击态度只会引发大家的防卫与反击,而无法达成和谐。从负面的想法和感觉着手采取行动,必定会偏离爱、欢乐以及积极结果的轨道。召开家庭会议是为了找到解决办法,而非责备某人。通过消除负面态度,我们就能让自身自然的良好感觉和常识显现出来。先认定孩子是无辜的。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渴望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牢记这一点后,我们会先假定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想要获得积极的结果,只是不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或者还未成熟到能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帮助孩子培养他们所需的这些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运用惩罚的时候,并非是在爱孩子。实际上,大多数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来运用惩罚的。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无条件的爱更能让孩子感觉良好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6860.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