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薅到的“羊毛”该退么?
律师专家表示,拼多多具备撤销未被使用的优惠券的权力。倘若漏洞是拼多多自身所导致的,那么拼多多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漫画杨仕成
1 月 20 日凌晨,网传拼多多存在严重漏洞,用户能够领取 100 元无门槛优惠券。接着,有网友爆料称,利用领取的优惠券可以进行话费充值、Q 币充值。上午 9 点时,网友察觉到拼多多已将相关优惠券全部下架。到 10 点左右,这个漏洞才被拼多多官方修复。
拼多多回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称,有“黑灰产”团伙利用一个过期的优惠券漏洞窃取平台优惠券,以此进行不正当获利。平台在第一时间修复了该漏洞,并且正在对涉事订单进行溯源追踪。与此同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还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涉事“黑灰产”团伙进行打击。
拼多多“优惠券”出现漏洞这一事件曾在一时之间成为焦点。对于消费者而言,领取并使用因漏洞而获得的消费券,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呢?拼多多收回已经被领取的优惠券,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呢?拼多多所遭受的损失,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呢?针对这些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华西都市报以及封面新闻的记者采访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专家和律师。
拼多多是否有权撤销优惠券?
在本次事件里,拼多多觉得是“黑灰产”团伙借助平台的漏洞获取了利益,并且宣称会对涉及此事的订单进行源头追溯和追踪。那么,“黑灰产”究竟该由谁来进行界定呢?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称:“严格意义上来说,‘黑灰产’的认定应由相应监管部门或公安网监来进行。并且,如果平台方能够提供充足有效的证据和材料,这将对监管、司法、公安等部门的认定有所帮助。”
英冠律所的律师钟振宇介绍说,《合同法》第 186 条规定了赠与人拥有任意撤销权。这意味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发生转移之前,能够撤销赠与。其目的在于赋予赠与人在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实现之前以悔约的权利,让赠与人不会因为情绪冲动、考虑欠周全而贸然答应将不动产等价值贵重的物品无偿给予他人。“总体来说,优惠券是属于赠与行为,我认为可以合理撤销。”
曹磊觉得,拼多多公布之后,或许会有少量用户退回。不过,绝大部分用户已经充值或消费掉了,对这些已消费的进行追回比较困难。而那些还没使用的,可以将其冻结,以此来挽回损失。
“薅羊毛”的消费者有错吗?
“薅羊毛”的消费者是否有错呢?法律学者朱巍表示这需要分成多种情形来看。如果是涉及到人为去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导致出现漏洞的情况,那么就属于《刑法》中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并且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时候,将会面临五年以上的刑期。
其次,若未涉及人为破坏系统,只是利用漏洞,在这种情形较为严重时,实践中会涉及盗窃罪以及侵害知识产权罪。
再次,有一类人,他们不仅自己“薅羊毛”,还会发布漏洞信息。这类人传播这类信息,可能会成为前面罪名的共犯,也能够单独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或者构成扰乱市场秩序的行政处罚。这种行为至少会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
少量“薅羊毛”这种行为,一般情况下是不构成犯罪的。其所得属于不当得利,应当及时返还。然而,如果在事实公布之后仍然继续进行“薅羊毛”的行为,那么就会构成盗窃罪。
企业往往自己为此类漏洞买单
事实上,其他平台也出现过类似的漏洞。
去年 11 月,东方航空的 App 出现了意外情况。有多条国内航线的头等舱和商务舱往返机票,其价格非常低,仅需 90 元。比如广州到上海的头等舱机票为 120 元,经济舱是 50 元;北京到广州的经济舱是 60 元;广州到北京的公务舱是 200 元等。针对此情况,东方航空发布了公告,称在 11 月 17 日凌晨进行系统维护时售出的所有机票(这些机票已支付成功并且已出票)都是有效的,旅客可以正常使用这些机票。
话费、Q 币以及会员等这类具有虚拟性质的商品,通常是难以被追回的。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腾讯视频曾经出现过“0.2 元开通 VIP”这样的漏洞,并且类似的事件在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有发生过,最终这些企业都选择了自己掏出腰包来为这些错误承担代价。
因此,如果本次拼多多的“优惠券”漏洞事件是由自身原因引起的,那么估计最终这个“锅”还是得由拼多多自己来背。
如果漏洞是由外部攻击导致的,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防范呢?曹磊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需保证平台系统的安全、稳定且可靠,实施多重风险防范措施,以能够抵御相应的攻击,不会轻易被破解或窜改;其二,在规则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的内部试运行,确保不存在法律和运用方面的各种漏洞。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