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系八方/正文
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在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强国有我、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2025年04月03日  阅读 22

摘要:不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荣光奋力书写强国有我、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在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校长包信和院士(2024年9月1日上午学校东区大礼堂)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秋叶缓缓飘落,新知识渐渐增长。在...

不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荣光

奋力书写强国有我、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在中国科大2024级本科生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包信和院士

(2024年9月1日上午 学校东区大礼堂)

校长开科技了吗_科技学院校长_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秋叶缓缓飘落,新知识渐渐增长。在这收获的时节,我们汇聚于美丽的科大校园,举行了隆重的 2024 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一起欢迎 2024 名同学正式成为中国科大的新成员,从此时起,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科大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热烈欢迎各位新“科大人”,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要向一直辛勤养育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致以诚挚的问候,也向真诚陪伴你们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60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一爆炸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以及核讹诈。它为新中国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时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科大正是我党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1958 年 6 月 8 日,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先生召开了筹委会的第一次会议。之后决定将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校的成立暨开学典礼上,郭沫若先生作了致辞,题目为《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进》。他满怀信心地对广大新生寄予期望:“如果我们的学校可以说是像一张白纸,那就把它办成最新最美的学校吧!”66 年里,一代代科大人有着高远的志向,他们爱国奉献且矢志创新。他们以智慧当作笔,用汗水当作墨,一起绘制出了一幅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来命名的绚丽画卷,也书写了我国科教事业蓬勃发展以及飞速进步的宏伟篇章。

同学们,你们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一神圣光辉的名字而受到感召,来到此地,选择在这儿度过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岁月。你们是否曾思考过,创校先辈们为何将学校命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值得去思索,我相信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之前在中国科大担任科教融合系主任达 13 年之久。如今,我作为校长在中国科大工作已有 7 个春秋。借此机会,我这个“老生”希望向在座的各位“新生”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理解与体会。

希望同学们胸怀祖国,以“中国”为先,做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科大人。杨承宗先生是我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大创校元勋之一。他接到祖国召唤后回答道:“我的祖国需要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没办法坐视不管。”他拒绝了海外的高薪,带着用全部积蓄换来的 13 箱珍贵资料,毅然回到了祖国。在我国当时放射化学基础几乎是空白的状况下,他亲手设计了放射化学实验楼,并且培养出了新中国迫切需要的第一代放射化学研究人才。1960 年,处于苏联撤走专家以及铀厂还未建成的艰难处境之中,杨先生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开始进行核燃料化学分析技术的攻关工作,成功建立起一整套核纯铀产品的质量检验方法,为“两弹”的研制以及中国铀工业的建立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杨先生一生只为满足国家的需求。他为原子弹炼出了铀原料,还在科大创办了紧缺专业。他淡泊名利,为原子弹增添“铀”这一关键元素,将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打造护国神器之中。他是一位没有勋章的无双国士,是共和国的功臣。

在祖国的大地上播撒科学的种子,这是老一辈科学家一生的愿望。用自己所学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事。同学们,希望你们向老一辈科学家们学习。在当今全球科技博弈处于紧要关头之时,要胸怀祖国,做到又红又专。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对祖国血浓于水的情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学业的全过程,并且融汇在事业的追求中。

校长开科技了吗_科技学院校长_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希望同学们努力钻研。要做理实交融、追求卓越的科大人。我们都知道潘建伟院士,他在本科阶段就被量子理论深深吸引,而量子理论是当今世界最深奥且最重要的科学之一。随着学习不断深入,他发现量子力学中存在各种奇妙现象,这些现象需要更尖端的实验技术才能进行验证。潘建伟怀着这样的信念,在量子实验方向持续进行深造,立下志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在 21 世纪初,他开始筹建实验室,组建起研究团队,带领着一群年轻人踏入微观世界,开启了与量子的“纠缠”历程。“墨子”升空,这一成果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京沪干线”建成,同样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九章”“祖冲之号”横空出世,也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这些重大成果的背后,是潘建伟团队“几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是数千个日夜埋头钻研、矢志不渝的奋斗,也是无数个坚定瞬间,在这些瞬间中,他们不言放弃,追求卓越。我国有一大批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团队使得我国的量子领域在多个研究方向上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并且让量子科技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飞跃。

“灵光一现”并非偶然降临的好运,而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与探索后所产生的豁然开朗之感。技术突破并非能够轻易达成,而是在长期坚持不懈地攻坚克难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来的,是经过大量试错之后自然而然达到的状态。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勤奋地进行钻研,不断锤炼自身的本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持续向那无人涉足的领域进发,追求要达到极高的境界,在科技的领域中实现更多更重大的突破。

以“大学”作为基础,期望同学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既擅长文事又精通武事、能够担当重大责任的科大人。儒家经典《大学》在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要义,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新时代,大学更是为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能发现,近现代有很多杰出的大科学家和令人敬仰的大先生,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纵横文理且心忧天下的智者。我校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先生,在大学期间广泛阅读哲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并且担任学校乐队的次中音号手。他在专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里,大力倡导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认为文艺与科技是不可割裂的。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一方面精于绘画,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工艺像陶瓷、丝绸等也有不少研究心得。他曾讲道:“艺术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的创造力。艺术追求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也追求真理的普遍性。”除了文艺之外,体育和劳动同样不可忽视,要知道“想要文明其精神,就得先使自身体魄野蛮;如果自身体魄野蛮了,那么文明的精神也就随之而来了。”大家可以放下手机,然后走出宿舍。这样就能享受挥汗如雨的畅快,也能释放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大学的“大”体现在能够开拓广阔的视野,能让胸怀变得开阔,还能培育深厚的情怀,并且在于要做“大写的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够达到“大”的境界。同学们,希望你们抓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读好“有字之书”。同时,积极拓展兴趣爱好,读好“无字之书”。努力让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重任的可靠接班人和高素质建设者。

同学们,我刚刚分享了自己对校名的理解。实际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名字在学校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1958 年 6 月,《人民日报》在关于中国科大筹建的报道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学校要为新中国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干部。这些干部要具备世界上最新的尖端性学科知识,要忠诚于工人阶级事业,既要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掌握最新的科学实验技术,是又红又专的新型科学干部。我要向各位新同学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我手中的这本,由校档案文博院汇编。它的名字是《师之大者积厚流光——中国科大科学家精神系列展》。通过图文形式,它系统地展示了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故事。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包括曾经在科大工作过的 11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无私奉献,甚至为国捐躯。他们是红专并进且科教报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的生动实践者,他们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的楷模。时至今日,66 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的科技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党和国家对尖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依然没有改变,科大“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以及“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也没有改变。新时代新征程给青年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国家领导人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要胸怀祖国,勤奋钻研,全面发展。要用今天的汗水去浇灌明天的希望,用今天的奋斗来铸就明天的辉煌。要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争当先锋者,勇当排头兵,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科大求学能取得丰硕成果,生活中满是欢笑,梦想能够照进现实。祝愿在科大度过的这段时光,会成为你们青春岁月里最为璀璨且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555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