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了五节课,就面临着难以退费的情况,并且还背上了“消费贷”。现在来揭秘“先学后付”所蕴含的层层套路。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 陈颖
你若不还款,我们公司就会采取报警处理的措施!福建宁德读大学的李晓向位于四川成都的一家教育咨询公司提出退课退费申请后,该公司开始与她核算各项费用,包括违约金、平台管理费、材料费等,各式各样的费用累加起来达到 1844 元,让李晓感到压力巨大,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没上几节课,却要交这么多钱,这让李晓很意外。如果她不支付公司 1844 元,每个月就得还 300 元贷款,这是她报名时办理的分期付款。当初机构说如果支付学费有困难,他们能帮忙办理“消费贷”,并且不学的话可以随时终止还款,不用支付任何赔偿。
机构做出承诺后,李晓未仔细查看合同内容就签署了贷款协议。后来发现协议内容与机构当初的承诺不一致,不仅取消这笔贷款必须通过机构,而且在退课需支付的 1844 元中,还包含了这笔贷款的“利息减免费”。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4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指出,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为名义,致使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借款条款的情况下办理了“消费贷”。李晓的遭遇并非个例,这些问题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暴露了监管的短板。各方面需加强协同共治,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织得密而牢,让群众能够放心消费,能够安心消费,能够舒心消费。
贷款培训
有招同学做修图剪辑加字幕的单子,小白也可以带。多劳就会多得,每天能有 100 多元的日结。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加好友。去年刚踏入河南洛阳某大学校园的张楠楠,被社交平台上这样一条广告信息吸引后,立刻添加了对方为好友。
对方在说明自身情况之后表示,正在上学是没有关系的。对方称剪辑特别适合那些想要在课余时间赚取零花钱来改善生活,同时又缺少资金的人。对方还罗列出了“高回报、高稿费、先学后付”等话术,并且展示了学员成功接单赚钱的截图。
“什么是‘先学后付’?”张楠楠问。
视频剪辑班和 PS 班的学费加起来是 4500 元。学员能够分期免息付款,一共 12 期,每期是 375 元。每个月的 6 日,会从学员的银行卡里扣除相应的钱款。客服详细列举了分期付款的具体情况。并且保证,只要学员把课程全部学习完并且接受考察,机构就会将他们拉入接单群。在这个群里,每天都有很多订单,能够保证学员赚到钱。
张楠楠回忆,她有些犹豫时,客服保证能帮忙推迟分期付款时间,还说学员想退费随时都可以退款,并且绝口不提逾期后会产生的违约费。张楠楠想到赚的钱能填补上交的学费,于是决定报名并签了贷款合同。
记者在调查中留意到,张楠楠需将所有课程学完才可接单,而另一种“先学后付”形式,机构宣称的是学员先学习,等接了单赚到钱后再还款,以此来吸引学生办理“消费贷”。有培训班客服给记者展示接单群截图,截图显示订单数量多且每单价格约为 200 元,看上去颇具吸引力。该机构宣称,学员学完 24 节课后就能够接单。他们称最快一周就能接单赚钱,并且一个月总要接十几单,按照这样的速度,两个月就能把学费赚回来。
此类模式需要学员每个月交学费。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机构承诺学员只需学完课程,经过简单考核后就可以开始接单,所以这种模式被称为“先学会,后付款”。
虚假承诺
记者采访后发现,不管是哪一种“先学后付”模式,在接单方面都存在诸多“坑”。先前那些承诺的“单子多,可随意赚到学费”的情况,很少有培训机构能够做到。
张楠楠报名成功后,客服立刻送来 108 节录播课,每节课约两小时。她觉得这课很水,跟网上几块钱就能买到的课没什么区别。然而,因为已经签了合同,她只能强迫自己把所有课程都看完。
“刷完课了,可以开始考核了吧?”张楠楠私信客服。
从那之后过了半个月,客服一直没有消息。到了该交钱的时候,客服才重新出现。客服催款后又继续消失不见。张楠楠气愤地要求全额退款,客服这才给了几个单子。然而,一单仅仅挣了几十元,并非当初所说的 200 元左右。她做完这些单子后,客服再次消失,之后再也没有给她任何单子。目前,张楠楠正在与机构协商退款和取消“消费贷”的事宜。
湛文来自广东广州,她通过“先学后付”报名的是剪辑、PS 班。报名之前,客服告知她学完 24 节课后,就能够承接均价 200 元的单子。然而,等她学完课程进入接单群后,却傻眼了,原本说好的均价 200 元的单子全都变成了几元或者十几元的单子。并且单子数量很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便能够抢到单子,做一百单也无法收回成本”。
这家机构在群公告中写明了其他的接单渠道。其一,让学员自行询问相关商家是否招人;其二,让学员自己开设店铺,称“如此一来,接单量既大,价格又高,并且无需自己去抢单子”。
但这与报名前机构所宣传的“福利”差异极大,为了获取兼职补贴以维持日常开销的学员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开设网店。湛文表示,没办法,自己如今只能一边抢单,一边与机构协商退款事宜,以尽可能降低自己的损失。
维权困难
每月能不能不还贷款?
李晓留意到,“消费贷”合同上清晰地写着:学员没有及时依照约定去支付费用,那么机构就有权利要求甲方在当期课程周期结束之后,取消学员的分期付款权益。并且,学员需要在分期被取消后的 15 个工作日内,支付当期全部未支付的剩余费用。倘若到期还没有补齐,机构有权每天按照欠付款的千分之一来收取逾期违约金。
李晓无计可施,只得将钱从与贷款平台绑定的支付账户中转出,以防止贷款平台继续扣款。从那之后,她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的骚扰电话,拉黑一个号码后,对方会更换号码继续拨打。对方的话术通常是“你若不交钱,我就会报警”“你若不交钱,会影响你的征信,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李晓此刻看着那些骚扰电话,已然变得麻木了。她不明白究竟该用何种方法,才能够将这件事彻底地解决,从而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之中。
记者咨询多个受害者得知,这类“先学后付”的机构会给有报班意愿的用户提供一个链接以签订合同。此类链接大多属于各种借贷平台,其中的合同包含个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及父母朋友的姓名与号码等隐私信息。一旦用户填写这些信息,培训机构就会知晓这些信息,并且会将其用来对付“不听管教”的学员。
退费需赔违约金,若不退费则要继续支付“消费贷”。在此情况下,那些陷入焦虑不安情绪的学员,很有可能病急乱投医,进而掉入另一个陷阱,陷入重重套路之中。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先学后付”避雷帖下会出现一种评论。这种评论是:我找到了法务,让法务帮我要回了钱,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而这可能是另一个“坑”,即对方会推荐一个所谓的“法务”。这个“法务”看完合同后进行分析,然后生成一份收费清单表,宣称能让机构在一个月内退钱。交完钱之后,这个“法务”很有可能会让用户自己去投诉。要是投诉不成功,才会进行诉讼。而且提供诉讼服务还得另外再交钱……
商家用“先学后付”“免息分期”等当作幌子,将学员引诱到小额贷款平台去办理分期,这既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又存在消费欺诈的嫌疑。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进行了分析。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理性地进行判断,谨慎地做出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叶刚对消费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理性地进行判断并谨慎地做出选择。要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辨别能力,不能轻易相信机构所宣称的“边学边赚钱”“高薪零门槛”等这类诱惑,也不要在陌生的网络平台上注册信息。要留意对培训机构进行甄别,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小心谨慎地选择培训内容。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要关注关于贷款、费用、退款等方面的条款,要保证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并且同意合同的内容。
保存证据。在交易期间,要妥善保存与培训机构的各类沟通记录,包括文字、语音等形式;要保存好合同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要保存付款凭证,清晰记录付款的时间、金额等信息。这样在发生纠纷时,这些资料就能作为有力的证据。
发现自己陷入“先学后付”陷阱后要及时维权。应立刻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同时寻求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