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
带着孩子去旅行
-吕氏春秋-
青年人把旅行当作教育的一部分;老年人将旅行视为阅历的一部分。
——弗朗西斯·培根
暑假生活正式开启,外出旅行(游)是必选的项目。
外出旅行,意味着带着孩子去“玩”,按照宜兴话来讲就是“出去白相”。在游玩的过程中能获得快乐,也能增长智慧,这是旅行原本就包含的意义。龙应台曾说:上一百堂关于美学的课,都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中行走一天;教一百个小时的建筑设计,都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都不如让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家长务必思考清楚,为何要出去游玩,亦或是期望获得何种收获?凡事预先谋划就能成功,在事前将事情想明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能够有所收获。依我的经验而言,外出旅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长见识:通过读万卷书,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通过行万里路,可亲身感受名山大川的美丽风景,品味人文景观的丰富底蕴,体验异乡生活,进而增长见识,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世界存在于百科全书之中,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旅途之上。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各种见闻,这些见闻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视野。通过旅行,我们可以增长自己的人文知识,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认知。这样一来,我们的人生就能够得到丰富。
家人一同出行,没有了作业和考试带来的压力,相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亲子关系得到了增进,因学业要求而产生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旅行中常常能看到母慈子孝、眉开眼笑的场景。
外出旅游会遭遇各式各样的人与事,也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在这样的经历过程中,孩子的阅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增长。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走向世界并非难事,只要肯动脑子、肯吃苦,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过得精彩。经常旅行的人,通常不会是“家里是皇帝,到外面却懦弱”的那种。
引发思考:思想或者灵魂,必须要有一个处于行进之中。当见识到世界的宽广与丰富后,就不会再有那种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反而会增添一些观察与思考。如此一来,看待世界的方法会变得多元,能够接纳不同的声音,也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见识的世面宽广了,就不会再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格局之中……
富有教育意义的旅行既关注目的地,也关注所看的事物,同时注重旅行的方式以及到达后所做的事情。
出发旅行前,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去哪里以及怎么去。家长可以用自己比较忙等理由,让孩子参与到旅行准备和整体安排中。比如要考虑旅行攻略的整体设计因素,了解旅行目的地的天气状况,准备所需物品,安排行程,规划生活安排与经费预算,知晓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它们的特点。孩子参与旅游攻略,甚至主导旅游攻略,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被尊重的孩子会有自信,会计划的孩子则更显智慧。这样的家庭旅行,不管距离远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家长在亲子旅游时,一定要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即便自己很忙碌、很劳累。由于是一起在旅行,所以可以以旅行为中心展开聊天的话题。因为是同一行动,所以共同话题会比较多。可以复习旅游攻略中准备的相关内容,查看计划落实情况;可以研究攻略中收集的目的地的风景人文特点,结合实地考察进行比较,用语言来比对和巩固视觉的发现;可以一起讨论旅行中的见闻,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那些能够经常与父母轻松、愉快地聊天并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孩子,智商高,情商更高。
现在的孩子,他们的见识很广,阅历也很多。如果父母不提前做些准备,也就是做做功课,那么往往就会跟不上孩子聊天的节奏。凡事都有两面性。功课做得好的家长,能够发挥长处,避开短处。外出旅游经济行,能让孩子体会到节约的意义,养成俭朴的风格。外出旅游豪华行,会让孩子理解奋斗的意义,懂得父母的爱心。预先做好功课的家长,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见识广博,什么都能做到,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同样的道理,功课没做好,有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甚至会南辕北辙:花钱去培养出视金钱如粪土的纨绔子弟,省钱却积累了“爱不爱我”这样的疑惑,在聊天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不学无术的……
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多学习,多思考。
【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