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果去过广西南宁,一定会对一个“特产”感到震惊,这个“特产”就是电瓶车。
南宁被称作“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2002 年禁止摩托车后,南宁的城市里到处都是电动车。在马路上,可以看到数千辆摩托车一起行驶,那场面十分壮观。
我国多数城市都是如此,路上有大量电瓶车行驶。据数据统计,2023 年我国电动车销量将达 5400 万辆,平均每 26 个人中就有一人购买一辆。
我们国家的电动车数量很多,道路几乎都被堆满了,行人都没有落脚的地方,这让很多人发起了牢骚。
有人说在国外几乎不存在电瓶车,这是真实的情况吗?倘若这是真实的,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电瓶车—禁摩后的中国特殊产物
90 年代开始,城镇化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半径逐渐变大。机动两轮(摩托车、电动两轮车)的出行方式在 90 年代得以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其销量持续上升。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摩托车销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
转机源于“禁摩”政策的推行。从 2000 年起,因为摩托车具备安全性能低的特点,还会扰乱交通秩序,容易引发交通拥堵。所以,国内各大省会城市陆续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发放摩托车牌照,同时对摩托车的出行进行限制。
南宁是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它在 2002 年正式停止了摩托车登记注册,并且陆续开始报废达到年限的摩托车。
摩托车在城市中具有“方便”的特点。自行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在民众的交通需求背景下,电瓶车便产生了。
电动车处于摩托车和自行车之间。其初衷是满足短距离出行。2004 年,我国《道路交通法》明确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但该法未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具体标准。各地禁摩后,国内很多电动摩托车厂家把电动摩托车申报为“电动自行车”并推向市场销售。
销售出了数量众多的电动摩托车
国内公共交通此时处于发展阶段。多数城市的地铁线路无法满足需求。公交等待时间长且十分拥挤。禁止摩托车后,大量民众购买电动摩托车,以满足短距离、快捷出行的需求。
在这 15 年的时间里,我国一共销售出约 6 亿辆“电瓶车”。电瓶车通过短距离出行的方式,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我国道路上出现了“车山车海”般电瓶车众多的情况。
电瓶车短距离出行的优势尽人皆知,国外为什么没有呢?
海外电动两轮车
摩托车和电瓶车这类两轮车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发展中国家,这类两轮车的需求处于最高的水平。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里,出行需求属于刚需。然而,买车是极其不划算的。正因如此,两个轮子的电瓶车和摩托就成为了最为优选的出行工具。
在中国周边,像印度、越南、印尼等这些国家。其中,印度拥有数量众多的摩托车。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印度展现出关于摩托车的各种奇特举动。
早年的印度、越南、印尼,其摩托车主要是油车。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城市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人们经常需要借助摩托车进行长途旅行,而途中又没有充电的场所。然而,在近几年全球油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印度、印尼等地区的摩托车有很多都变成了“电瓶车”。
发达国家的电瓶车保有量在逐步上升,并且在最近 10 年内也开始使用电瓶车,这其中不包括发展中国家。
日本老龄化问题严重之后,电瓶车能给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到 2020 年,日本电踏车的渗透率达到了 40%。城市中建立起了大量的更换电池站。(这意味着在日本拥有自行车的人群里,有 40%的人使用的是轻便电瓶车)。
欧美地区的自行车文化历史悠久。每年的自行车销量处于 1500 万 - 2000 万辆之间。2011 年起,欧美电踏车销量大幅上涨。到 2020 年,欧美地区一整年卖出了 500 万 2 辆电踏车。在路上开始有人使用电瓶车出行。美国在 2019 年引入共享电瓶车后,也有人使用共享电动车出行。
总体而言,国外的电瓶车保有量比国内低很多。其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国外电瓶车保有量低的原因
国外不禁止摩托车,因为摩托车的使用年限较长,无需刻意更换。而国外不使用电瓶车,主要因素在于电瓶车不方便。
我们回想一下,生活中常常使用电瓶车的场景是哪些呢?
去超市买菜、上下班、学校或者外卖小哥去送外卖等等。
但是我们能发现,在使用电瓶车的场景里,很少有骑行超过 10 公里的距离这种情况,也很少有搬运大量物品的情况。
以买菜作为例子,在我们的国家,因为人口密度较大,所以国家对每个城市的基础建设都做得比较好。在出门短距离的范围内,就有菜市场、超市、学校等基础设施。骑电瓶车是十分方便的。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密度不大,没有众多的超市和菜市场等场所。在国外,汽车保有量比较大,几乎是 2 人一辆车。而国外的超市菜市场单个的覆盖范围几乎能达到 20 公里。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民众购买蔬菜和水果通常是一周买一次。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当天新鲜的蔬菜水果。这是因为在国外,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便宜。绝大多数人都会大量购买并享受折扣。他们宁愿把吃不完的东西扔掉,也会多买一些。
电瓶车在此时作用不大。可以想象,若让发达国家的民众骑着电瓶车去 20 公里外购买大量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先不说能否提回来,单是这来回 40 公里的路程,少说也得花费一个半小时。
上下班等出行时,在国内骑电瓶车方便,其主要因素就是方便。
乘坐公共交通时,国内公交车的发车频率通常是 15 到 20 分钟一班。如果错过了这一班车,就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而且可能还会存在换乘等问题。在上下班高峰期,大量的人流会使得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几乎为 0。
开车上下班可以解决换乘花费时间和舒适性的问题,然而也会有堵车以及到达地方没有停车位置等情况发生,并且单单油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这种情形下,我国上下班选择骑电动车成为了很多人的首要选择。
在其他国家,有一个关键的点在于,他们的人口密度不像我们这么高,交通拥挤的程度与我们相比要低很多。
他们的人口在白天大量聚集在办公区域。这使得周围的房租比较贵。同时也导致生活花费水平较高。然而,公共交通的运行频次较快,数分钟就能等到一班。其中以地铁、轻轨等不受道路路况影响的居多。
很多民众在选择住宿地点时,会选择离办公地点较远且价格较为便宜的地方,这种远可能会远到几十公里。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中,通勤人群里较远的一般选择开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较近的则选择骑自行车。
结语
电瓶车只是摩托车的一个种类。作为交通工具,它最核心的作用是提供方便。
大多数民众拥有的交通工具种类会随该国社会发展而逐步变化。早些年在欧洲,摩托车很盛行,后来变为燃油车,最后又变为电动车。我国电动车的增长,是由于对摩托的管制,从而大幅增加了。
今后是不是会回归到骑自行车?也未可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