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天下事/正文
五大连池:抗联老战士故地重游之处,抗日根据地且地质公园

 2025年04月01日  阅读 31

摘要:两位抗联老战士怀有深深的五大连池情结。他们在耄耋之年,不远千里来到曾战斗过的故地。他们寻踪问迹,重温战斗历程。他们还自费树碑以志。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后来者不忘历史,珍爱现实,面向未来。五大连池风景区是名扬四海的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抗日根据...

两位抗联老战士怀有深深的五大连池情结。他们在耄耋之年,不远千里来到曾战斗过的故地。他们寻踪问迹,重温战斗历程。他们还自费树碑以志。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后来者不忘历史,珍爱现实,面向未来。

五大连池风景区是名扬四海的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火山地区,曾是北满抗联第二次西征队的第一目的地,这里也是抗联战士利用火山石海、湖泊森林,长期与日军开展游击战的战场遗迹地。当地的村村屯屯,既是抗联战士养伤和老百姓支前的大后方,又是最隐蔽的部队宿营地。李兆麟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冯仲云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冯志纲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王明贵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陈雷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王钧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张光迪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李敏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了战斗足迹,这些战斗足迹为五大连池积淀了厚重的抗联文化底蕴。

2002 年,我同样作为管委会分管旅游的副主任,为挖掘抗联文化,有幸陪同曾在五大连池地区参加抗联侦察小分队的女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同志,考察当年的抗联遗址遗迹。六十年代初,鲁迅艺术学院以李敏同志 12 岁参加抗联的经历当作原型。创作了大型革命历史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小凤这一英雄人物。该剧在东北巡演后反响强烈。在全国部分地区巡演后也反响强烈。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青》传遍了祖国的南方和北方。

2001 年 6 月,首次进行集体寻访和考察五大连池抗联遗址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陈省长由于在战争年代积累的伤病复发,导致行动较为困难。然而,他依然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失去老革命家应有的风采。李敏主席尽管已经年近八旬,但依旧青春焕发且充满活力,陪伴着大家一同寻找抗联遗迹和营地。之后,还将陈省长亲笔题写的石碑立在了石海中。在宾馆,我们见面并寒暄之后,陈省长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北山”抗联营地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里所起到的战略作用。

陈省长回忆道,北山抗联营地,是抗联对黑龙山、火烧山以及三池、五池一带的称呼。五大连池和药泉山在历史上名声颇大,且此地北面与朝阳山根据地紧密相连,处于平原和山区的结合部,正因如此,抗联队伍重视这个地方,日军也将这个地区视为战略要地。龙北抗日战争初期的义勇军时期,这里就已是抗日英雄“平康德”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活动区域。平康德组织起了上千人的抗日队伍,让日军听闻便胆战心惊。及至西征部队到达之后,这里成为了抗联屯兵和转战的重要之地。日军多次进行围剿,却全都徒劳无功,敌人只得对这块火山圣地采取外部封锁的策略。五大连池的老百姓人心齐。在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群众反满抗日的情绪很高。这里有抗联的交通站,火山石海中还设立了很多抗联的秘密宿营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东西龙门山、莫拉布山、小孤山、火烧山、尾山以及三池子、五池子一线,曾是抗联各支部队开展平原游击战、转战南北的前沿。陈雷省长当年创作的战地诗集里,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龙门山之战》”。

北国开始飘雪,玉树轻轻摇晃。在龙门夜晚,寄宿在寒冷的窑洞中。酣甜的梦境难以形成,只因战事来临,月光闪烁着枪刀的寒光。阵地被蓬蒿遮掩,弹雨如倾盆般浇下,胸中的愤怒始终未曾消散。跃过石潭后催马而去,阳光映照在林梢之上。

景区管委会按照老首长的要求,责成我带队组成抗联遗址考察组。时任旅游局党委书记的张丽君是主要成员之一,火烧山景区的孙仲总经理也是主要成员。孙经理特意请来了四位药泉镇的小伙子,他们细心地抬着轮椅上的陈雷省长进入了火山石海。

两位老首长回忆了大致方位,我们从火烧山象形园区的边缘开始寻找。沿着一条从八卦湖流出的矿泉小河向北行进。在一片长满山高粱的台地前,李敏观察了很长时间。她指着近处的大豆地说,解放前这里没有地,而是一片原始森林。宿营地在旁边的石海中,敌人很难发现。

陈雷省长认定宿营地位于森林北面。1938 年 10 月,第一北征队伍的支队长是张光迪同志,他本人是政治部主任。还有六军一师六团政治部主任李云峰等支队在五大连池会师。他们先集中在三池子边靠耳朵眼湖的鱼窝棚,后人将其称为“抗联窝棚”。等大队人马到齐后,直接转移到旁边这片森林的后面,并在火山石中建立宿营地。这里便于观察敌情,且距离支援抗联的老百姓屯子较近。从这里向北,过了五池子(距离此处几里地),就与朝阳山的根据地相连了。北山是朝阳山抗联根据地的南大门,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中,它发挥着战略后方的作用,同时也是连接山地和平原的桥梁。

在寻找宿营地的路上,途经一条从小石龙中流出的小河之前,李敏同志挽起裤角踏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她捧起河水对我们说道:“当年的时候,我在这条小河里为侦察队洗过菜。战友们喝的也是这水,那水可甜了。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挺亲的……”

我们过了河后,跟着李敏踏上了一片高高隆起的火山熔岩坪。接着向前,是连绵不断、翻花石遍布的海洋。进入石群区后,锋利的玄武岩把考察人员的鞋子和手指都刮破了。在一处大石缝的上方,陈雷省长突然让担架停下来,他兴奋地说:“到了,这里应该是宿营地了……”

大家望着嶙峋栉比的火山熔岩堆,突然都静了下来。似乎都在心中疑问,这里怎么能够露营呢?

李敏同志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她走到一个四周全是翻花石的低洼处,做着手势。她告诉大家,当年的宿营地是这样搭建的:利用四面的石堆当作墙,上面用大树枝架起来,再铺上小树枝,把扒下来的桦树皮像瓦片一样一张挨着一张地摆上去,最上面压上火山碎石块,这样在底下就可以躲风避雨露营了。

陈雷省长指着周边远近不同的石堆堆中的营地说道:“在石窝窝里宿营虽然较为辛苦,不过却十分安全。”他面向距离石海最近且坐落在三池边上的一个村庄,敬了一个军礼,接着对大家讲:“当日军察觉到抗联要到五大连池会师的迹象后,布置下了严密的包围,一心要在这儿将抗联消灭。当时,正是五大连池的老百姓用生命掩护了部队。”他们用假情报去迷惑敌人,同时又给抗联送情报,还站岗放哨。他们给部队送粮,送鱼,送衣服,治疗伤员。五大连池药泉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有着像火山石头一样的骨气,他们是抗日联军的靠山。

李敏在一个露营坑里四处掏摸,这个露营坑是她在 1940 年曾经宿过营的。大家问她在找什么,她说抗联兵站有纪律,炊事用具和生活用品使用后,转移时必须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等下批兄弟部队使用,她是在找抗联的遗物。张丽君书记下去到坑底帮助寻找,孙经理也下去到坑底帮助寻找。最后,李主席凭借着六十年前的模糊记忆,从石缝下面掏出了一个破旧的小铁锅,并且还掏出了放在锅中锈到一起的小剪子。她突然像孩子似的把它们抱在怀里,兴奋地说:“找到了,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天阴了下来,石海中起了风。我们担心年事已高的两位老领导受凉,便劝他们早些返回宾馆。陈雷省长说:“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不会那么娇气。我在任时,每次全省检查防火,坐在直升机上,我都会认真地看看五大连池火山群和五个池子,因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与我们的心相连。让我再多坐一会儿,看看这里的村子吧……”

如烟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他的声音变得哽咽,似乎又回到了那样艰难的岁月,那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岁月。

李敏同志表示:“我在思考呢。抗战时期,五大连池人民对抗联有恩情,他们所做的事情数不胜数。解放之后,我们给予他们的回报却少得可怜。1977 年,我担任省工会副主席的时候,在药泉镇主持创建了工人疗养院。有人说我有‘抗联情结’,就算是这样吧,那也远远不够啊。今后我还会为五大连池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大连池风景区_五一五大连池有什么好玩的_五大连池风景区电话号码

此情此景,李敏指挥我们唱起了抗联的《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冠,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这时,我注意到陈省长在擦试着眼镜,他的两手在颤抖。他正凝神远眺,眼中噙满了泪花。

2002 年八月进行了第二次陪同老首长考察。为纪念“九·一八”,陈省长和李主席用节省下来的钱为五大连池抗联营地刻制了纪念碑。本次考察的另一处抗联露营区是和立碑同时开展的。管委会党委对这次活动极为重视,委托我代表风景区邀请省电视台来做专题报道。省电视台迅速作出响应,派出了由姚庆学等三人组成的摄制组。他们专程驱车前往五大连池风景区。

本次随行人员,除了上次的张丽君与孙仲之外,还有三位新成员,分别是省书法家杨墨纯先生以及省长的两个小孙女。李主席表示,要通过考察以及立碑仪式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老一辈的艰辛,不要忘记五大连池人民。

陈雷省长所选的立碑地点,离上次喷气锥碟石海营地稍远些,位于被五大连池人称作“桦林沸泉”的矿泉水源地旁。可以想到,当时抗联选择的露营区,通常都在水源充足、便于防守且有进有退的地方。这片营区与三池营地之间,仅有通过火山石的隐蔽小路相连,在那浩瀚的火山石海中,敌人难以辨认。

这处露营区的东面是一望无际高低错落的火山石;南面是一望无际高低错落的火山石;北面是一望无际高低错落的火山石。只有西面是茂密的桦树林带。森林的后面是悬崖峭壁的火烧山大峡谷。穿过北面数公里的翻花石海,越过四池和五池子湖区,便可以直接进入朝阳山抗日根据地的大森林。

陈雷省长在轮椅担架上,指点着告诉我们,这片熔岩石墙是战壕。他还指点着告诉我们,那里是露营区。并且指点着告诉我们,何处是哨所……。

在沸泉北面小路的边缘处,三株高大桦树的后面,抗联战士们用火山石垒起的战壕依然完整地保存着。这战壕大约深 1.5 米到 2.0 米,是以原有的石壁为基础的,用火山石块堆成了安放机枪的射击掩体,还有规律地摆成了步枪的射击点。由于历经多年,六十多年前战士们垒造的火山石战壕上已经长满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此情此景正是陈雷省长一首《五大连池之战》战地诗的真实写照:

“云月随人驰征途,凌风走马抵德都(注:县名)。

晨烟早炊连池鲤,渔公自来会征夫。

北林风霜哨兵隐,南山枪响鬼寇出。

且伏石孔瞄准射,血迹点点染冰湖。”

五一五大连池有什么好玩的_五大连池风景区_五大连池风景区电话号码

大家在战壕中找到了锈蚀的子弹壳。这里的露营区与战壕相通,其建造方法和三池子喷气锥石海边的营地一样,是树枝和桦树皮的结构。相比较而言,在五大连池众多的火山石海露营区里,这处营地的环境相对较好。它有森林作为屏障,有火山大峡谷可以退避,左右还有高低错落的火山台地,这些火山台地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五池湖畔。

大家对树立抗联营地碑石的位置进行了反复考察和讨论,最后请陈雷省长来确定。他挑选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此地西边靠着桦树林,东边依傍着战壕,正面南边临近沸泉湿地,背面朝向北面五池子湖泊,将碑石设立在一块平坦的木排状火山熔岩石之上。

地点确定之后,陈省长亲自指挥,李敏同志也一同参与指挥。他们将两米多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石摆放得平平整整、稳稳当当。这时,陈雷省长欲要扶着碑石起身。在众人的搀扶下,他轻抚着石碑上自己亲自题写的碑文,一字一顿地给两个孙女讲解碑文内容。记得他最后面向众人说道:“我与李敏用自身工资设立此纪念碑,并非让你们记住我们两人,而是要你们永远铭记那些牺牲的战士,永远铭记那些不愿做亡国奴、支持和保护抗联的五大连池地区的老百姓。”

陈雷省长在当年创作的战地诗文《露营集》里,对五大连池的爱国军民进行了这样的描写:

“五池冰封荒野阔,三退狂敌暮霭合。

民家慰劳多情意,聚众筹划救亡策。

踏遍四海皆兄弟,辗转八荒驱寇贼。

欲复新仇雪旧耻,挥师又上尾山侧。”

纪念碑前,五大连池的少先队员向抗联老战士李敏奶奶敬献了红领巾。

管委会办公室的干部拉起了手风琴,李敏主席满怀深情地进行指挥。参加树碑仪式的有管委会领导、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他们高唱抗联的《露营之歌》和《革命人永远是年青》。大家用歌声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烈,用歌声颂扬在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抗联部队和营地的五大连池人民。

“革命人永远是年青,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它不怕风吹浪打,它不怕天寒地冻,

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

陈雷和李敏的眼中闪着泪花……

少先队员和在场的人们眼睛湿润了。

歌声在火山石海中久久回荡……

2002 年“九·一八”这一天,黑龙江卫视在黄金时段,用二十五分钟的专题节目,向海内外播放了这些在火山脚下的感人画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4563.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