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拓展教育渠道,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教育实效,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从 2012 年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教委、团市委、市校外联办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了“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该活动以青少年法律故事征集选拔以及青少年法律小品和模拟法庭表演等形式来展开。活动的评选包含线上票选和线下评选。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这朵小小的蒲公英凭借着网络的力量,已经飘落到了上海市的各个区县基层学校,并且正在逐步地生根发芽。“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又体现出了哪些优势呢?
整合了以往基层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彰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立体优势——该活动是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参观法院、讲演法治故事和职业扮演等。过去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主题和形式较为单一,组织也比较松散,而该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将这些活动串联起来,使得活动主旨更加鲜明,成效更加显著。
据悉,在“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开始之前,上海市的各基层学校就已经有一些不定期开展的参观法院、讲述法治故事以及进行职业扮演的活动。例如原闸北区会定时组织学校前往法制教育基地——区法院,使同学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法律。他们区教育局与区人民检察院以及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曾一同举办了“梁辉说故事,普法在身边”法治故事校园行系列活动。此活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传达给学生。随后,区检察院未检科的两位检察官对这些案例逐一进行了评讲分析。
检察官的点评使同学们增添了不少法律知识。这种“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现场互动”的新颖普法方式,受到了师生的广泛称赞,也取得了优良的宣传成效。在开展小法官网上行的法律小故事征集以及模拟法庭拍摄活动之后,他们进一步拓宽了法律故事的征集范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之中。模拟法庭的拍摄活动让原本枯燥深奥的法律条文变得形象直观,也变得易懂易记,并且易于学生接受。这些使得之前的法治故事讲演活动得到了深化,活动形式得以丰富,活动影响力也得以扩大。
宝山区的上大附中把“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和原有的学生职业体验活动融合在一起。由于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进行现场展演,所以小法官、法警、律师、陪审员等角色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就会促使演员学生主动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该活动对于利用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优势。
上海是一个超级大城市,拥有 16 个区。各区的法治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在以往的普法教育中,各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各种不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六五”普法期间,全市有 137 所依法治校示范校涌现出来,同时还有 10 所依法治校标兵校。如今已进入“七五”普法阶段,在上海市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大环境中。“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这种形式,它有组织地全面整合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也深化了法治教育的内涵。这种活动对于推广优秀法治教育经验以及拉平不同学校法治教育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注重体验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在该活动中,无论是法治故事征集环节,还是模拟法庭拍摄环节,都极为注重学生的体验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鼓励他们去发现学法的趣味,进而激发学生的学法内驱力。
宝山区上大附中的顾敏霞老师介绍,模拟法庭案例的取材来自青年学生的真实事件。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特征,能够更恰当地演绎案件当事人的复杂内心,也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习惯。正因如此,能更激发同龄人的认同感。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法治教育的价值才会凸显出来。该校将法律故事《开弓没有回头箭》进行改编,接着开展了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之后还将其拍摄成了微电影,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法治思维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以法律作为处理事务的依据。它倡导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并且能够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以及推进工作。课堂法治教育中很难把握和考量法治思维的教育。学生们参与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后纷纷表示,他们能更切身地感受法律的严肃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至高无上。这表明,该活动在体验环节对于成功推动学生养成法治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微电影拍摄目前深受青少年喜爱,是一项娱乐活动。“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设置了模拟法庭微电影拍摄环节,这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静安区未保办的叶静君老师介绍,在他们区拍摄模拟法庭微电影时,学生们为提升电影吸引力而主动探索,把电影主要情节置于法庭教育和法庭辩论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情节冲突更显著,情感张力更大,从电影角度容易吸引关注,从法治教育角度容易引发共鸣。这个尝试非常大胆,得到了网民以及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当年,这部微电影在展评这个环节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广大青少年思维活跃且兴趣广泛。单调说教的法治教育已远远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可以说,“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在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以及激发学生学法内驱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司法机关深度参与其中,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得以增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在活动全程给予了专业指导。这弥补了本市中小学校在法治教育专业性方面的欠缺,为上海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打造本土特色以及积极开拓法治教育新途径提供了新的范例。
法治教育属于非常专业的教育活动。但在现今的中小学校中,几乎不存在专业的法律专业教师。正因如此,法治教育大多由一线政治教师和班主任来承担。很多一线教师都希望有更多的法律专业人士介入学校法治教育,为师生提供专业指导。这对提高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邀请市高级人民法院担任活动主办方。在高级人民法院的引领下,各区法院少年庭全面深入地介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活动给予专业指导并提供拍摄场地,这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静安区之前组织过模拟法庭活动。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该活动的规模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开展之后,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获得了静安区法院少年庭法官的指导。法官在编写法律小故事时,会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供其参考,这样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写出的法律故事会更具“上海特色”且更真实。在模拟法庭拍摄环节,法官们会为学生的台词以及整个庭审过程进行把关,让学生知晓更多法律知识,使他们拍摄的法律故事更符合逻辑。
静安区未保办的叶静君老师介绍说,该区少年庭的法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们排练。他们在酷暑中奔波,多次走访学校,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拍摄要求既要真实客观地展现法庭审理的过程,又要展现法官开庭时的公正严肃形象,同时还要展现出在未成年人审判中具有亲和力的一面,以体现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特色。这些是学校政治老师和学生难以顾及到的。这种专业学习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本市的政法工作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有 3 篇法律故事晋级全市前二十强,被评为最佳法律故事,获得模拟法庭拍摄资格。在模拟法庭的拍摄环节,该少年庭法官持续努力。他们积极为入围的宝山实验学校、上大附中以及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区工作站的学生和社工修改剧本。还协助这些学生和社工根据不同法律故事编写不同的起诉书、辩护词、法庭教育词等内容。并且指导学生和社工进行排练和表演。在模拟法庭拍摄阶段,少年庭法官为学生们提供了拍摄场地。他们还准备了服装道具。并且耐心地教授学生们法庭审理的操作规范。同时,一点一滴地纠正各个角色的语音语调、仪表神态等细节。他们力求体现庭审过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总之,“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充分展现了谁执法谁普法这一工作特点。同时,该活动为上海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创建本土特色提供了新范本,并且积极拓展了法治教育的新渠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