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下厨房在我的手机里一直存在。我刚入门且有点选择困难,作为这样的一个小煮男,有这样一款 APP 让自己的生活便利了不少。每当厨房剩下边角料,或者突发奇想想吃某种东西时,就直接进入 APP 进行搜索,随即能呈现出很多选择,并且还有便于采购的菜篮子功能,确实是居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这次张大妈给的众测,是下厨房的人气美食作者的专辑。有三本,分别是早午餐、下午茶和轻晚餐。这三本专辑涵盖了一整天的餐食需求。也许有人会思考,APP 上的东西众多,这样的三本书能否提供更多内容?比在网上看是否更方便?说实话,我对此也很好奇。我怀着也许能够提升自己厨艺水平的想法,同时也想借此一窥这套书的真容,于是申请了此次众测,没想到竟然中奖了。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一起来看下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 开箱 --
一、整体篇
我第二次收到了张大妈寄来的包裹,在收到的那一刻,心中还是涌起了一丝小激动。那标志性的胶带,总是能够给收货的人带来好心情。图片是在晚上的客厅里拍摄的,光线有些昏黄,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拆开快递袋子后,书本自身被严严实实地用保护材料包裹着,同时还附上了众测须知。
一套三本,由外面还有一层塑封。
分别有早午餐、下午茶和轻晚餐这三本。其封面是布纹纸,手感较为良好。刚开封时,油墨味道比较浓,略微带有一些刺鼻的感觉。放置了几天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三本书各自有其主笔作者。从左至右依次为:由“一起来吃轻晚餐”的作者“小小 H”主笔;由“一起来吃下午茶”的作者“晴天小超人”主笔;由“一起来吃早午餐”的作者“Pan 小月”主笔。在封面反折处,既有着作者的相关信息,也有作者专栏页面的二维码以及下厨房 APP 的二维码。
那几张图似乎太小,挑选几张大的来看看三位美厨娘。
书本的内页配有精美的配图。配料的相关内容很详细,步骤的介绍也很详细,步骤图也很详细。除了这些,还有作者对于这道菜式想要讲述的故事或者自己的理解,并且有些还配有小贴士。作为一本烹饪书,该有的都具备了。(相机存在设计缺陷,在进行近距离拍摄时,闪光会被镜头遮挡,从而出现左下角的阴影,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每本书都附带一张宣传卡,这张卡可以当作书签用。同时还有一本折页小册子,其一面是书本里的美食图片,另一面是让读者写下自己美食感悟的笔记页。
书脊采用裸脊锁线装订。这种装订方式的好处在于,书本无需借助其他物品按压,便能平摊在桌上。对于菜谱而言,这种装订方式十分良好,能让读者在做饭的同时方便地对照书本里的内容。
再放一张刚好打开中间页的示意下。
二、比较篇
三本书厚度存在差异。从图中能看出,早午餐这本书最厚,其厚度达到 200 页;下午茶这本书次之,有 180 页;轻晚餐这本书最薄,是 152 页。
定价来说,早午餐和下午茶都是38元,轻晚餐是36元。
因为是不同作者所写,所以三本书的内容也各有特点。
1.可爱又充实的早午餐
首先是《早午餐》这本书。我最喜欢这三本中的这一本,作者在前言中讲述了自己对早午餐的理解,内容是按照食材进行分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录吧。
作者将整本书划分成了几个章节,分别是“早上好,鸡蛋小子!”这一章节;“如何吃完一条土司”这一章节;“果酱的基本做法”这一章节;“速冻半成品也有春天”这一章节;“好米饭有光辉”这一章节;“面条之路”这一章节;“面粉的魔法”这一章节;“能量汤羹暖人心”这一章节;“沙拉 X 酱汁的低卡搭配”这一章节;“配餐小菜画龙点睛”这一章节;“有情饮水饱的早午餐饮品”这一章节;“小月的趣味厨房”这一章节。我想一看标题,大家就知道讲的这本书讲了哪些东西。
实际烹饪时,能够依据食材分类迅速定位所需章节,这与早午餐的思路是相契合的。例如,倘若昨晚有剩饭,今晨想要处理掉,那么就可以查看米饭章节。
最后的小月趣味厨房,集中展示了作者在烹饪方面的一些小心思,也展示了作者惯用的一些厨具。集中体现了作者所拥有的一颗可爱少女心。
然而我喜欢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它可爱这么简单。
它本身不仅最厚,而且覆盖的食物种类最为广泛,风格也最为多样。同时,书里存在一些其他两本所没有的小心思。
这本书的小贴士是我认为三本书里做得最棒的,它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的意见,同时还带有相关的二维码。这无形中增添了这本书的内容。而这种能进行延伸阅读的二维码在其他两本书中是没有的。
2.富有艺术气息的下午茶
说到下午茶,它本身就会给人带来一种小资情调的感受。而这本书的作者,能够以艺术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整理。
我们来看目录,作者把全书分成了八章。其中前四章按照春夏秋冬进行分类。从菜单上看,左右两列排列得很整齐,给人一种一一对应的感觉。
后四章分别是情人节、圣诞节、和风、中式。这些章节依旧排列得非常整齐。
这种艺术气息在每一章的开头有所体现,作者写了一段前言。有的是讲述季节或节日的故事,有的是谈论自己烹饪的感悟。配图可以说是三本中最精美的,这与下午茶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
3.健康理性的轻晚餐
说到最后一本轻晚餐,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最为复杂。起初,我对它的评价不太好。但后来,我却觉得这本书有它独特的地方。
先说前言,上来就讲如何吃的健康,如何使用冰箱。
这种风格与前面的两本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无论是可爱的风格,还是具有艺术感的风格,都给人一种充满感性的感觉。然而,这本从一开始就似乎奠定了理性的基调,这让我不禁感到有点诧异。
再来看菜单,其名字简单直接且朴实无华。有“低卡的蔬菜料理”,还有“水果料理的小游戏”,以及“饱腹感的主食料理”和“荤菜的朴素吃法”。这些名字直奔主题,就像百科类书籍一样,给人一种生活指引的感觉。
一开始随便翻阅这本书时,很多菜简单得让我难以理解。例如:煮豌豆、蒸茄子这类基本只是过下水的素菜,即便肉菜也只是白切肉、盐水虾这样简单的料理。这样简单的做法,真的适合作为菜谱吗?我曾对此表示怀疑。不过,当我从前言一页页读过后,我明白了作者选择这些菜式的用意,这是对她个人健康理念的一种思考。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少油烟零负担的低卡快手菜”,回过头来提一下。这本书确实十分切题。
-- 实践 --
张大妈的评测要求是:请用户在撰写报告时,除了对书籍进行评测之外,要加入自己实际烹饪成果的展示,或者加入根据书中步骤完成烹饪的整个流程。
其实就算张大妈不说,我也打算这样做的。不然显得没有诚意。
为了这次评测,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广州近期持续下雨,周末还伴有强烈的雷阵雨。周六下午,雨一停,我就前往超市采购了大量食材。在超市期间发生了一些烦心事,暂且不提。出发前准备了很多菜单,最后购买时却发现有些超市缺货,有些自己忘记抄下来了。最终整理出了这些道菜式和饮品。
先从饮品开始。这是我按照菜谱所做的第一件东西。我在去超市之前已经把晚餐准备好了,所以就把菜式都安排在周日去做。因为这个饮品需要冷藏很久,所以我就在周六晚上先尝试一下这个饮品。
现在市面上有一类瓶装的冷泡茶饮料。我之前曾经喝过一次这种饮料。它所呈现出的甘冽清爽的口感,确实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正因如此,当我在菜谱中看到有关于这种冷泡茶的内容时,我就产生了想要尝试一下的想法。
作者称最好选用原叶茶,于是我选择了金骏眉进行尝试。前些时候送来一桶的柠檬杯未曾使用过,正好可以将其用作冷泡茶的容器。之后的实践表明,使用这种茶隔在下部的杯子是很正确的。
这种作法很简单,大家不用我说也能猜到,就是先把饮用水装满,然后把装满水的容器扔进冰箱。作者建议冷藏 8 到 12 小时。
第二天早上取出后泡了 10 小时,茶色很浓。之前说这种杯不错,是因为茶汤往下越浓。这样可以倒出大半后加水继续冷藏,再倒出的茶依然很浓。我反复冲泡了 3 次,口味差异不大。比热冲泡的好处,一是可以冷饮,适合炎热天气;二是几乎没有涩味,十分清甜。
2.酱油馄饨面
周日的早餐,我选择了早午餐中的酱油馄饨面。
这并非粤式的云吞面,而是作者依据自身想法制作出来的。我还在作者食谱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改动。
食材很简单,就三样:小葱、速冻云龙须面。
煲开水,先下云吞。
水第二次开的时候加入面条。
在等面和馄饨煮好的时候,切葱花,倒酱油。
面快熟了的时候,舀出几勺汤,用来冲开酱油做成汤头。原本作者打算最后放入虾皮,然而我这里的云吞自带配料,于是我直接将一包配料拆分成两碗的量,加入酱油冲开。
舀出之后加入葱花和香油,大功告成。
3.蒸茄子
这道蒸茄子属于轻晚餐的范畴,我将其拿到中午来进行制作。作者所使用的酱汁与我平常习惯使用的有所不同,然而,作为食谱的菜单,我严格按照作者的配方进行操作。
这是我之前提及的菜谱,其简单程度达到了极致。食材仅仅有茄子,就连调料也仅有生抽和芝麻油。
茄子切开后入锅进行蒸制,直至蒸至软透。接着将其出锅放凉,然后撕成条。之后加入生抽和芝麻油,这样就完成了。最终的效果是比较不错的,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好。顺便说一下,我自己习惯添加的配料是由蒜泥、芝麻酱和生抽调成的酱汁。
4.香油笋干丝
蒸茄子的时候我顺带做了道小菜,早午餐那本书里的香油笋干丝。
这道菜我偷懒了。我用的是袋装笋丝。后来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味道没有笋干泡发后好。
笋丝控干水,直接入开水锅焯2分钟。
然后捞出过凉水。
最后在吃之前把盐、香油、辣椒粉拌入其中。用这种方式处理笋丝,最终效果不佳,我认为用笋干可能会更好。这样的话,笋丝还是进行炝制比较好。
5.鸡胸炒苹果甜椒丁
看过前面几道菜,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很偷懒呢?我做的都是这么简单的食物。没有肉菜确实不像话,所以我挑选了一道看上去相对复杂点的菜式。
我没试过用苹果炒菜这种形式,所以我真没信心这会好吃。食材包括鸡胸肉、青苹果和彩椒,配料是大蒜,调料有盐、生粉、料酒、糖、橄榄油、黑胡椒和鱼露。
蒸茄子的时候,我先对笋丝进行了处理,接着做好这道菜的准备工作。我没有买到青苹果,于是使用了富士。
先把鸡肉切成块,然后用盐、生粉和料酒来腌制。我加了盐和生粉之后,才发现料酒已经用完了,于是我就改用了花雕酒,幸运的是,效果还不错。因为没有了料酒,我有点手忙脚乱,甚至忘记了拍摄腌制肉的照片。
腌肉需要 10 分钟。在这 10 分钟期间,可以慢慢处理剩余的食材和调料。同时,茄子也可以出锅了。
肉腌制好后,在锅中加入橄榄油并烧热,接着爆香蒜片,然后加入鸡肉慢慢煎 5 分钟。之后把白砂糖、鱼露和黑胡椒加入锅中,并且因为觉得之前红色彩椒颜色单调又加入了黄色彩椒,随后进行翻炒 3 - 4 分钟,最后就可以出锅了。
这时候笋丝和茄子也都放冷了,拌上酱料上桌。午餐搞定。
最后是午餐全家福。
-- 结语 --
整套书我反复翻看了几遍,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
食谱的数量相较于 APP 而言,着实是寥寥无几。这套书与传统介绍菜式的书存在差异,它并非要告知读者某道菜该如何做,以及怎样去挑战一些高难度菜式并向亲人朋友展示厨艺。关于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上网或使用 APP 来获取,用平板查看图片或许会更加清晰且效果更好。
我理解这本书的目的偏于日常生活,能提供生活的灵感,给刚接触烹饪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让他们对准备三餐有系统的理解。单纯看 APP 的话,我可能不会去想怎样买一包吐司并换着花样吃完它,怎样用冰箱里的鸡蛋做出几种不同的花式,也不会想在不同季节如何准备一次下午茶聚会,即便只是水煮青菜的晚餐,也能赋予它健康的意义。然而这套书会让我思考这些问题,并得到一些答案。
这套书作为食谱是合格的。它的内容令人满意,图片也让人满意,实际操作的成品效果同样让人满意。(由于本人的烤箱不能控温,对于主要靠烘焙的下午茶,以及在超市买不齐烘焙材料的情况,我没有进行尝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