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好“丰”景
田间地头采收忙
眼下
正是各类农作物收获的时节
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
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秋收作业
奏响了一曲茂名现代农业的丰收赞歌……
我市用现代物质装备对农业进行武装。
我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2023 年,我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153.08 亿元,在全省处于首位。该总产值同比增长了 4.8%,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四年农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地级市。今年上半年,我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554.18 亿元,农业生产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我市促进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土”所蕴含的资源,将“特”的优势进行放大,使“产”的规模得以壮大,以此推动农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并且以产业的振兴来引领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我市坚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以现代物质装备来武装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提供服务,借助现代生产方式对农业进行改造,以此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聚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
坚持通过科技来赋予力量,大力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了 4 个国家级研究推广平台,11 个省级研究推广平台。还建成了 8 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以及 72 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成了全省首个单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即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研发出了中国首个“茂名荔枝”AI 数字人,从而实现了全市荔枝在“生产、营销、品牌”方面的数字化管理。
聚力提升农业物质装备能力
在全省率先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田头小站”的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累计建成了 301 个“田头小站”,这使得农产品保鲜的“最初一公里”得以有效打通。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的农用拖拉机数量增加到 2.6 万台(套),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增加到 3.6 万台(套),水产机械数量增加到 10.6 万台(套),全市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也发展到了 218.48 万千瓦。
我市建成了 301 个“田头小站”。这些“田头小站”是累计建成的。它们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保鲜的“最初一公里”。
聚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支撑能力
高州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拟创建名单。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升农业发展韧性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拓展农业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这是“三农”工作的关键所在。我市以“五棵树一条鱼”这一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作为着手点,延长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化产业链,加快从农业大市朝着农业强市的方向进行转变。
做强产业平台
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乡村产业持续提供发展平台;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乡村产业持续提供发展平台。目前,我市已建成 6 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平台,还建成了 18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同时,我市还建成了 42 个省级专业镇,以及 239 个省级专业村。
优化产业布局
依据产业集约化、集聚化的发展逻辑,初步构建了平原片的粮油蔬产业带,沿海片的海洋经济产业带,丘陵片的林果畜牧养殖产业带,山区片的林果药龟鳖养殖产业带这“四个产业带”,以及沿海水产加工、中部水果加工、北部竹木加工这“三个加工集群”,全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展现出了集群化、区域化的发展态势。
茂南区5G数据田园玉米大丰收。
推动产村融合发展
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将农村的“土特产”、古树、古建筑、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作为“微动力源”进行激活。高州“甜美果海”游精品线路在 2023 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高州的“甜美果海”游精品线路在 2023 年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擦亮农业品牌
推广“两标一码一证一单”的品控溯源体系,致力于打造具有茂名特色且能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农业品牌,推动更多“茂优品”能够“突围出圈”。当下,我市已培育出“粤字号”农业品牌 94 个,拥有“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 15 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34 个,“信”字号产品 7 个,品牌数量在全省处于前列。茂名罗非鱼、化州橘红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茂名罗非鱼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化州橘红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4年茂名市第一批获授权产品贴上“信”字号标签。
激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三产融合持续深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这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内在需求。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市市级及以上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 214 家。其中,省级及以上的有 99 家,在全省位列第五。还有 3 家是国家级的。累计培育出的农民合作社有 6779 家。家庭农场的数量也不少,在全省处于前列。茂名市电白区的丰泽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选入了全国农民合作社的典型案例。
电白区沙琅镇谭儒村形成了萝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构建新型助农服务体系
发展了 74 个农机服务组织,有 44 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形成了 19 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面进展迅速,建成了 5 个县级托管服务中心,有 47 个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实施的农业生产托管任务面积达到 50 万亩,带动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为 150 万亩,服务的小农户超过 18 万户。成立了农业农村产业协会,这个协会为 360 多家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包括农产品销售方面的服务、人才培训方面的服务以及融资方面的服务。从而形成了一种格局,即以涉农国企与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带动其他小微涉农企业发展。
水稻育苗长势良好。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后,一方面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另一方面稳定农户承包权,同时放活土地经营权,进而推动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经营效益。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总面积为 155.30 万亩,占全市农村承包地的 58.19%。
农业产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
广袤的田野上
乡村振兴的热浪正在涌动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生动画卷在茂名大地徐徐展开
沉甸甸的丰收,写在泥土上
也映在了乡亲们的心里……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莹莹通讯员 戴玉仪 李艳玲
图/丘立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
茂名发布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