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系八方/正文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25年03月17日  阅读 12

摘要:2024年9月9日到10日期间,全国教育大会于北京举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需持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塑造灵魂、培育人才,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工程。要持续强化并改进新时代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

2024 年 9 月 9 日到 10 日期间,全国教育大会于北京举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需持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塑造灵魂、培育人才,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工程。要持续强化并改进新时代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树立报效祖国、使国家强大的宏大志向,成为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案例,将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持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与阵地。9 月 18 日,河南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向着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稳步迈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属于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且是支撑“纲要”课程最为核心的内容。只有把百年党史和“纲要”课进行深入融合,才能够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服务。

一、把握三个“历史决议”的内涵

在“纲要”课里着重对三个“历史决议”进行讲解,这样做能够有力地引导青少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纲要”课程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重要的认识在于要精准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决议”。1945 年,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 年,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存在以下共同点:其一,它们均处于重大的历史关头,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以及命运的抉择。其二,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其三,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三个“历史决议”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达成了改天换地的伟大社会变革,实现了翻天覆地的伟大社会变革,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华民族历经了苦难与辉煌,最终迎来了新时代,踏上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重点对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总结与剖析。其中,特别对王明“左”倾路线在政治方面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对其在组织方面的错误进行了剖析,对其在军事方面的错误进行了梳理,对其在思想方面的错误进行了研判。通过这些总结与剖析,指出了党的路线上的正确方向,增强了党内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回顾了新中国之前的 28 年历史。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科学区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比其过失要大得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把百年党史与“纲要”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三个历史决议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百年党史,是在具备古今贯通、中外环顾的大视野下对历史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在“纲要”课教学里,要把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大历史观”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用宏观历史思维去把握微观历史对象。要把百年党史中的个案研究以及个案史料联系到历史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中,然后进行评价比较。把握历史的坐标系,通过联系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影响与深层原因,运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不同历史事件的共性,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趋势,以此显示历史事件的独特性。把个别的、具体的案例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处理,以大历史观作为指导,借助“纲要”课程教学,充分对“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作出回答,以探寻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二、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功事例,能够把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讲授党史故事时,把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当作“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教学效果。借助一个个的党史小故事,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大道理讲清楚。国家领导人所强调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例子。百年党史上这样的党史人物与故事有很多。战争年代,有铮铮铁骨的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他们以血肉之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建设年代,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他们以赤子情怀坚守初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新时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他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讲解党史人物与党史历史事件,能让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增强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与感悟。“纲要”课不但要有知识性,还要有感染性,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就可以获得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家乡的党史故事以及党史人物,同时也寻找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通过课上的方式以及课下的方式,让学生把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百年党史故事中,能够明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真实含义,也能够掌握“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懂得中国红色政权得来不易,新中国得来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来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得来不易。

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的核心是抓住其主流和本质,明确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大历史成就。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三、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育手段对于落实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纲要”课教学“守正创新”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不断升级,AI 技术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纲要”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精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践“OBE 教育理念”。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纲要”课教学时,需要注意到人工智能存在一些缺陷,像学生主动思维会被弱化,人文关怀也不够等。所以,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纲要”课教学能够与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展开跨学科的交流,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构建课程共享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且互动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虚拟现实技术可再现历史现场,能把教学实践平台和形式延伸至传统实践教学难以触及或无法触及的历史和现实场景,具备高效、逼真、可操可控、省钱省力、可重复使用以及资源共享等诸多特点。同时,还能为学生给予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身处其中感知党史场景,从而深化对党史的认识。在技术支撑方面,借助互联网云计算、5G、VR 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历史场景。将虚拟仿真体验与线下理论学习相结合,这样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增加了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学生通过操控计算机和手机,以实时互动的方式,在由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去感知历史。他们能体验到工人阶级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进而受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第三者的视角观看整个历史事件过程,这样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革命情怀,提升坚韧品质和奋斗精神,也能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百年党史融入“纲要”课程的进程里,需深刻理解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共党史重要论述的内涵。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纲要”课堂,提升“纲要”课程的历史通识水平,借助“纲要”课程的历史背景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整体性。把握三重逻辑关系,即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纲要”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筑“大思政课”格局、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助力。

作者是王占西,单位为郑州师范学院。本文是郑州市 2024 年高等教育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旋律影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以及郑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晚清理学家李棠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068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