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够孝顺父母,能够照顾家庭。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啃老族”和“巨婴”。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或许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教育儿子的好方法呢?怎样才能将儿子培养成才呢?下面分享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下面具体来说一说!
1、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用尽各种办法实施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他们不满足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会在业余时间让孩子学习弹琴、画画、下棋、跳舞等。孩子每天都被各种学习任务所纠缠。大量事实表明,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任务,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恰当,要根据孩子的专长和兴趣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
2、棍棒不要落在孩子身上
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中,棍棒教育是常见手段之一。不少年轻家长小时候都经历过几根棍棒,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方式主要是一种威严镇压的方式,能让孩子因为疼痛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不能让孩子真正知晓错误从而不去再犯。并且,过多的棍棒教育会在孩子心中逐渐积累起怨恨和反抗的情绪,最终导致各种青春期叛逆行为的产生。我以前是急性子,在管孩子方面,大多是打骂和批评。这样做基本没什么效果,而且一开口说话就容易吵架,亲子关系变得很糟糕。直到参加了朋友推荐的高途美好家庭的亲子课程后,我才懂得了教育孩子的技巧。现在我和孩子相处得就像朋友一样,孩子也变得懂事多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3、分析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反馈后,家长首先要对这种反馈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不单要针对孩子的语言,还要把孩子的动作和神情一起纳入分析范围。比如想想在对孩子大吼的时候,这是否是一种不尊重孩子反馈的表现等。
4、控制好情绪
家长在生活中经济压力很大。很多家长既要承受工作上的烦心事,又要经营好家庭生活。在诸多负面情绪积累之下,很容易爆发出来。尤其对于一些脾气原本就暴躁的家长,孩子稍有不顺心,他们就非打即骂。但家长要明白,孩子不是发泄情绪的工具。为避免伤害孩子,情绪控制就很重要。
5、引导比惩罚更重要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对很多家长而言,往往是惩罚。家长存在一个盲区,即惩罚并不等同于知晓错误。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自己为何犯错,此时家长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明白事情的本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因何犯错,这样才能达成行为改正且不再犯错的结果。
6、指导孩子课外阅读
孩子多阅读课外书,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还能强化人文精神,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广泛扎根。课外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人文精神。当孩子进行阅读时,自然而然会认为“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也会认为“阅读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这些都是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分享完毕。我认为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期,我们作为家长应该静下心来,花费一些时间去找到科学的方式,在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给予帮助,从而让孩子能够获得长远且更好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