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记】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文芳
过去一年,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蔡秀军脚步不停。他是民进中央常委,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他先后走进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省级医院等单位进行调研。他履职多年,每年都会在深入调研之后,提交 5 到 6 份高质量的提案。身为一位在临床领域深耕多年的科学家,他在这两年的履职过程中,一直将如何借助科技创新来加速培育并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作重点思考的命题。
公立医院进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孵化培育形成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这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蔡秀军表示。在与一线科研人员、专家团队、临床医生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蔡秀军详细知晓了当前医疗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进展、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情况。这些问题正是培育形成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阻碍。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一种破解的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蔡秀军提出建议,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就必须构建起一个全链条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这个体系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翅膀,以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智慧医疗为工具,以管理改革为盾牌。
蔡秀军身兼多个身份,他的很多建议源自临床一线的实践与总结。他在所在医院探索出全链条创新生态,带领团队先后发明了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创建了腹腔镜刮吸解剖断肝法、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发明了支架法肠吻合术及肠转流术等十余种原创性器械和术式,使得“实验室里的创新”成功转变为“病房里的疗效”,让无数患者从中受益,甚至重获新生。
龙头公立医院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节奏,为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力量。蔡秀军坦承,以往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已经给公立医院赋予了力量,打造出了智慧医疗的范例,当下 5G 远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具有革命性的成果与医疗领域相融合,必然会培育出医疗领域新一轮的新的生产能力。近日,他正全力推动所在医院与“”进行业务的深度融合。
蔡秀军认为,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医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赋能整个医疗系统高质量运转的重要引擎。远程手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能够通过搭建远程平台、开展带教培训等方式,逐步下沉至基层,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扩容,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进而打造出高水平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蔡秀军称会持续在医学创新、智慧医疗、区域协同等领域展开实践与调研。他当下已准备了两个相关提案,期望能把浙江省先行先试的经验提炼出来,接着向全国推广,以此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 03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